順著節氣養生((立秋 .潤燥))
天氣開始涼爽,也開始逐漸乾燥起來,季節進入金針花盛開的花季,可以到花東走走,賞賞金針花海,享受東岸的海風吹拂及秋天的晴空,也享受一些在地風味餐和當季潤燥的湯品。
立秋節氣諺語:立秋無雨最堪憂,作物從來只半收。
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,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,通常落在國曆8月7日或8日,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135度。立秋開始,夏日的炎熱漸退,初秋的氣息逐漸變濃,但因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,因此還不會馬上感受到秋天的涼意,民間也用「秋老虎」來比喻立秋之後仍然高溫炎熱的天氣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提到「秋,揪也,物於此而揪斂也。」描述萬物在此時收斂成熟,不再生長。
立秋養生宜滋陰潤燥
- 秋季乾燥,宜潤燥、養陰。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,首先宜多喝水、粥、豆漿,多吃些蘿蔔、蓮藕、荸薺、梨等養陰潤燥的食物,特別是梨,有生津止渴、清熱潤燥等功能。
- 立秋適當食用芝麻、蜂蜜、百合、杏仁、乳品等,有益於生津,適宜秋日保養,避免秋燥現象。
- 立秋後宜少吃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,減少秋燥上火嗓子不適的狀況。
- 立秋時暑熱未消盡,還需適當食用防暑降溫之品,如綠豆湯、蓮子、百合、銀耳等,以消暑斂汗。
- 立秋是各種蔬果豐收的季節。立秋前後盛產的蔬菜有烏豆、白豆、大蔥、大豆、芹菜、花椰菜、甘藍、茄子、番茄、芥蘭菜、玉蜀黍、甘薯、越瓜、金針花、蓮藕、竹筍、筊白筍等。立秋前後盛產的水果:龍眼、水梨、葡萄、香瓜、橘子等。我們可以多吃當季蔬果,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