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著節氣養生((大暑 .除濕))
大暑的天氣炎熱到達最頂峰,亦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,高温與多雨,導致「濕熱交蒸」。濕熱使人煩悶,去那森林遊樂區避避暑氣吧!喜愛陽光、沙灘的,到海邊,去看看海天一色,一望無際的藍,心情也涼爽了幾分。又或,趁機走訪台灣各大冷泉景點,享受一下冷冽的美人湯。
節氣諺語:大暑公好年冬,大暑母老鼠滿田走。
大暑,一般在每年陽曆7月22至24日,太陽已運行到黃經為120度,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。大暑氣候特徵:高溫酷熱,雷暴、颱風頻繁。古代《曆書》記載:「斗指丙為大暑,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」這意味著大暑緊隨小暑之後,氣溫正處於攀升至巔峰的階段,可謂是「熱到極致」的時刻。
大暑養生以清為補,宜食用清暑、袪濕的食物
1.飲食宜「以清為補」:
清補食物有綠豆、百合、黃瓜、豆芽、鴨肉等。
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、紫菜、西瓜、番茄等,亦可選用西洋參、太子參、黃芪。
藥粥有綠豆粥、扁豆粥、蓮子粥、薏米粥等。
2.宜吃苦味食物:大暑時節,適當吃苦味食物,可以解熱祛暑、防中暑。苦瓜、苦菜、A菜、芹菜葉和芥菜等都是帶有苦味的蔬菜。
3.宜適量吃瓜:天氣酷熱,使人體過度出汗,消耗了大量體液,因此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口渴。西瓜可生津止渴;甜瓜可清熱利水,哈密瓜,可緩解焦燥。但吃瓜不可過量。
4.宜喝湯清補:香菇雞湯、冬瓜荷葉湯、綠豆湯、芡實瘦肉湯,都是盛夏清淡的滋補湯品。
5.宜吃薑:俗語: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。
6.忌油膩食物:盛暑吃大量的油膩食物會使人疲憊感加重。
7.忌喝冷飲:很多人喜歡以喝冷飲、吃冰品等方式消暑降溫,這太寒涼,非但不能降火,對身體反而會造成傷害。